被遺忘的台灣—四萬換一元!戰後的台灣,買一顆雞蛋要7000元、一碗麵要12萬
2022/12/18 下午 02:17:46
西元1945年,民國34年二戰結束,國民政府仍在中國大陸與共產黨打的不可開交,為了支付軍隊龐大費用,政府任意發行法幣,也就是紙鈔,因而造成了民間的惡性通貨膨脹。這些法幣幾乎成了廢紙,人民只好拿黃金、白銀購物,或甚至以物易物。眼看法幣已經崩潰,政府再度推出新政策「金圓券」以穩定法幣,但因為法幣發行量仍在增加而沒有成果。當時甚至出現面額高達60億元的鈔票,但只能買到幾十粒米。
而在台灣這邊,二戰後使用的舊台幣,同樣也受到法幣及金圓券貶值的衝擊,再加上台灣的民生物資:米、布、鹽、糖等不斷送往中國大陸資助國共內戰,造成了台灣糧食短缺、物價飛漲,惡性通貨膨脹。在戰後短短4年之內物價漲了7,000多倍,就是所謂的「一日三市」。那個時候一般民眾的月薪大約是100多萬元,買一顆雞蛋要7000元、一碗麵要12萬元、一封從台北寄到大陸的信要貼7萬多元的郵票。當時還出現了一種奇特的景象,許多民眾需要挑著扁擔,帶著一大捆、一大捆的鈔票,才能上街去買東西。